讀書時的一位前輩,曾經引用了這一段文字給我…
「…1820 年,富裕國家與開發中國家之間的差距是 3:1;到了 1999 年,這項差距拉大到 727:1。我們到處都可以讀到這樣的陳述, 甚至開始感到厭倦了。然而,我們喊得還不夠;我們必須再一次, 繼續不斷地吶喊。吶喊,代表了抗議,不接受,不呆呆坐著。吶喊, 代表了拒絕維持現狀,拒絕只停留在陳述而已 -- 即便是憤怒的陳述。吶喊,是發自五臟六腑的反動, 是腦子維持騷動不安,是緊緊抓住事情和人, 這情況一定要有所改變!」
即使曾經歷過了抗議、吶喊的年少無知,也嚐試過「觀察、參與、改變」的無力,每次眼見耳聞世界上弱者無聲的受苦時,我的答案仍然和十九歲時一樣:「我不接受!」
「…1820 年,富裕國家與開發中國家之間的差距是 3:1;到了 1999 年,這項差距拉大到 727:1。我們到處都可以讀到這樣的陳述,
即使曾經歷過了抗議、吶喊的年少無知,也嚐試過「觀察、參與、改變」的無力,每次眼見耳聞世界上弱者無聲的受苦時,我的答案仍然和十九歲時一樣:「我不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