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5月 2010

[日本]Day03:地表漫遊系列 - 菊與刀 之 大阪篇 - 匠心

會日文還跑到日本旅行有一個地方讓人覺得真麻煩…讀地圖的時候,讓人覺得像是聾子聽啞巴說瞎子看到鬼一樣看不懂,聽不懂又不會說… (喂~明明就是自己不會日文,還嫌咧!) 

看著日文版的地圖,上面有很多漢字,既然自己要去的地方,也是認漢字的路牌,我當然是以這張圖做為主要參考。但如果在路上看到的路牌全部都用蚯蚓扭扭舞似的平假名的話,它到底寫了什麼,我也只能用擲筊問神了。

沒關係,路長在嘴巴上!去問人不就好了!

可是…雖然我認得日本漢字,我卻不會念!要是我拿份英文版的地圖來對照上面的日文拼音,那恐怕我只得在街頭狼狽地翻著兩份地圖在那裡比對個半天…

所以,我出門的時候,習慣自己在我的行事曆上畫好路線示意圖,然後再旁邊把這些地點彼此之間的關係,可能需要問路的地方以及要問的地名的拼音都先寫下來。小小一本,威力無窮啊!

今天的行程:
今天就先到大阪城的天守閣城堡去看看豐臣秀吉蓋的天守閣城堡,然後再到傳統市場去考察一下當地的食物吧! (愛吃就說…還考察咧…)

27 5月 2010

[日本]Day02:地表漫遊系列 - 菊與刀 之 奈良篇 - 後篇

今天最後的行程安排,是從若草山經二月堂,再轉向東大寺,去看看世界最大的木造建築。

若草山、二月堂甚至東大寺的故事,網路或是圖書館裡隨便找都一大堆。但那都不是我想問的問題。我想問的是在前篇中提到的「日本味」是什麼?

日本給人的印象就是能巧妙地融合傳統與現代,舊的和新的,就像「菊與刀」一書中所提及的「雙重性」。說是「融合」,但我個人的感覺更像是:「日本人很懂得如何以舊有的框架去解釋新的現象!」

比如說 telephone 這個字,在傳入中國的時候,我們一開始叫它「德律風」,但是日本人發現這個玩意其實還是拿來「講話用的」(舊有框架) ,只是要「接電線」(新的現象) 罷了,於是便叫它「電話」!

如果我這個觀念能成立的話,便能呼應日本文豪 遠藤周作 先生在「沉默」一書中有一段放棄信仰的神父所做的告白「…我們所信奉的教會,在日本就像蜘蛛網上的蝴蝶。那個形體還在,但是內容已經不一樣了…」以及「日本人巧妙地把我們的天父當成了他們一直以來信仰的天照大神…」。

以上的例子,在在都是以舊有的框架去分析、詮釋新的現象的作為。那麼,座落在一個充滿與自然和平共存的四萬神信仰,認為萬物皆有靈的環境中的日本首都,要怎麼吸收、解釋「無神信仰」的佛教呢?

[日本]Day02:地表漫遊系列 - 菊與刀 之 奈良篇 - 中篇

塵僕僕地到了奈良站,離開月台,卻看到這個帶著幾分「邪氣」的主題娃娃。原來是紀念從奈良 (古名「平城京」) 遷都到京都 1300 年的活動!
那他頭上的鹿角是什麼意思?如果是羊角的話,會被某些宗教人士視為魔鬼嗎?還是,這個小鬼很 Horny 嗎?帶著諸多疑問,出站了。

26 5月 2010

[日本]Day02:地表漫遊系列 - 菊與刀 之 奈良篇 - 前篇

我所知的日本歷史,古時候的日本經歷了三個時代的首都 (或權力中心) 的變遷。從古代天皇們定都的奈良 (Nara) 到仿唐朝長安城的千年古都京都 (Kyoto) 再到統一日本的豐臣秀吉建的大阪 (Osaka) ,這一連串的文化變動中,日本這塊土地上的人在想什麼呢?

繼昨天的大阪街頭迷蹤後,第二天,我決定先到最古老的地方,奈良 (Nara) ,看看大和民族的自我覺醒,留下了什麼雪泥鴻爪?!

在旅館吃著一邊吃著早餐,一邊看著外面的景色…
用很不負責任的方式,我可以說『日本很像台灣,只是日本味比較重一點;台灣也很像日本,只是台灣味比較重一點!』這樣講乍看之下好像是廢話,但是仔細想想,其實是真的有那麼一點道理的。問題是…台灣味是什麼?日本味又是什麼?既然在日本,那麼就先從第二個問題開始探究起吧!

25 5月 2010

[日本]Day01:地表漫遊系列 - 菊與刀

日本這個國家,一個台灣人有什麼看法?

如果你拿同樣的問題去問印度對「英國」有什麼看法;去問越南對「法國」有什麼看法;去問世界上其他曾被殖民統治的國家,對他們的殖民時期的宗主國有什麼看法,其結果都會和在台灣得到的答案很不一樣。

我們的教育系統裡,對日本這個國家的描述帶著一種奇特的「雙面性」。我稱之為「雙面性」,不是因為我們對日本又愛又恨,而是我們對日本既表示「不可忘卻日本人是怎麼對待亞洲 (中國) 的…」咬牙切齒,但是一方面又接收甚至延用了日本在台灣留下的一些「文化」及「用語」!

比方說「派出所」;比方說「便當」;比方說「脫拉古」(卡車)…難道中華民國成立以後到抗戰直到二次大戰結束的這段期間裡,都沒有任何扮演派出所角色的民政機構嗎?如果有,那是叫什麼名字?為什麼一到台灣,我們就用了「派出所」這麼一個日本味十足的名字呢?

帶著這個嚴肅的議題,我決定以大阪、京都、奈良這三個古都,配合「菊與刀」這本側寫日本人文化與個性的鉅作,親自走一趟日本。

以上的動機似乎是相當嚴肅的…但我不知道為什麼,我總是能把很嚴肅的事情,弄得很…奇怪!

23 5月 2010

[頓悟] "self" 是什麼?

了 Bash script 外,我還分別去坊間的補習班學了 Java 和自己依網路文件學了 Python 兩種程式語言。 乍看之下會覺得 Bash script 的功能很強大!不過那其實只是一些簡單的演算法配合作業系統中已經安裝好的程式所達成的效果,同一支 script ,換一部電腦,可能就跑不起來了。 Java 也很強大!但是…我就是很不喜歡用一堆「大大小小的括號」來寫程式…依稀記得是創意工廠 MIT 這本書裡的一個段落提到的,某些 MIT 的學生把這樣的程式語言課程稱為「一堆陰險的笨括弧」…

而其實,我也曾因為少加了一個大括號,在 Java 的程式碼中花了三個禮拜除錯。和上述的兩種程式方式相較之下,我喜歡 "Python" 這套程式語言!

它的簡潔、規律以及利用 tab 定位鍵做為分段的設計,讓每段程式少了很多很多的括號之外,讀起來容易多了…幾乎快和看報紙一樣輕鬆了。

但即使如此,在這個程式語言中,有一個觀念我一直無法很正確地掌握…沒錯,正是所有 OOP (物件導向型程式設計) 會遇到的 "self" (或是 Java 中的 "this.") 這個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