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4月 2010

[軌跡] 寂寞單行道

結任意兩點,就能畫出一條直線,隨著「點」愈來愈多,漸漸地,線也會愈來愈長,最後就成了一條軌跡。光是兩個點,也許看不出什麼模式,但是只要點夠多,即使是鴿子在地上「咕咕」地啄食,也是有一個固定的模式浮現。

最近買了一本書,再回頭想想之前在看的幾本,才忽然發現,這幾本書都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散發出寂寞的氣味。

如果,一本書都是一個「點」的話,那麼這些「點」之間連起來的,想必是一條 Google Map 也找不到的寂寞單行道吧。讓我套用一句罐裝咖啡的廣告:「如果我不是在孤獨的狀態的話,那我就是在寂寞的路上。」


幾年前,大學畢業,入伍當兵,下部隊以後,我帶了高行健寫的「一個人的聖經」,在每天晚上操課完、就寢前的五分鐘、十分鐘裡,一段、一段地翻看著。我的身體困在那裡,但是我的心思早已飛出營區的那座山之外…


故事裡的主角 (也許是高行健?) 在文化大革命的年代裡,必需在人群中跟著喊口號,而且還要喊得比前後左右的人都大聲!就怕一個不注意,被身邊的人安上一個罪名,就可以鬥得他翻不了身。

而他並不相信那些口號!要問他相信什麼?他也沒有相信什麼,就是找個農村,找個女人,生個孩子,就這麼一輩子了吧…

「我的人生裡,相信什麼?」 在軍中那樣高壓的環境裡,我不只一次這樣問自己…曾經,我相信讓自己在乎的人得到幸福,就是愛。結果我卻讓自己的人生愈過愈悲慘…我要相信什麼好呢?最後,我,什麼都不相信…

就這麼翻翻看看地,到了中期,換了另一本書,是安東尼.史脫耳 (Anthony Storr) 的「孤獨」。我開始依著書上的內容說服自己,「孤獨是好事!」因為孤獨可以實現自我,因為孤獨可以充實自我,因為孤獨可以完整自我的存在。因為我孤獨地來,而終有一天要孤獨地走。


我的身體和心思進一步分離,身體可以遵從長官的命令,拿著牙刷趴在地上,把營區的水溝刷得白亮乾淨,而不感到一絲的不悅;而思緒卻無一時不在那個現場,直飄到某個八樓高的窗口看著…

在那樣的環境裡,懂得思考,並不是一件好事,看到我在讀這本書的部隊裡的學長,這麼說。

退伍後,上了研究所,我讀遠藤周作的「沉默」。研究生涯裡,因為事不如意而沉默,因為無法和別人訴說而沉默,因為說了也不會有人聽,有人聽了也不會願意懂,沉默。

我像書中所講的酷刑一樣,我的人生被綁在柱子上,在茫茫人海間深深地沉沒…

再後來,我又看了理查.麥特森 (Richard Matheson) 的「我是傳奇」。電影和原著小說,我都看了。但是我比較喜歡原著小說的結局,更具深意。電影版的太過於「英雄」主義了。也許再早個幾年,我會覺得那種「為了別人幸福,犧牲自己」是很棒的事情,但是我現在知道,那種說法只會讓自己的人生愈過愈糟…

我被這部小說吸引的原因,是「一個人,如何在最孤獨的狀態下,繼續努力地活著…哪怕活著,其實比死了還要更痛苦。

前些日子,看了另一本保羅.裘唐諾 (Paolo Giordano) 寫的「質數的孤獨」。這本書講的是兩個在很年輕時,就因為年少無知而犯下終生無法忘懷的錯誤的男女,那種一輩子無以名狀,無法向別人訴說,無法原諒自己,也無法接近別人的「孤獨」。

字裡行間,雖然只是空白,卻散發出一種寂寞的味道。真的!寂寞是有味道的!如果你真的寂寞,或是曾經有過寂寞的經驗,你一定能了解我在說什麼…

更早一些,還沒看過這本書之前,在和家教學生討論「質數」的概念時, 我曾感嘆地對學生說:「2 和 3 是兩個好寂寞的數字啊…它們兩個的只能被 1 和自己整除,所以它們兩個都是質數。就像兩個人都會在同一個地點活動,而且它們比「雙生質數」更貼近彼此,但是卻永遠觸不到彼此…」(註)

最近,新買的一本書是戈馬克.麥卡錫 (Cormac McCarthy) 寫的「長路」(The Road)。描述在全球性的大災難以後,一對父子從某個不知名的地方,一路往南走的故事。故事裡明明對話很多,但是卻讓人感到一股沉重的「安靜」。不是像有些人會說的「安靜得只聽得見心跳的聲音!」而是「安靜得連心跳都沒了!」


雖然故事裡有兩個人,三不五時,會再冒出因為沒有食物而開始抓女人、抓小孩來吃的盜匪。但是它還是很安靜的一個故事…在不知道要相信什麼的世界裡,在不知道希望是什麼的世界裡,在那個沒有神的地方,「長路」是一個很安靜,也很寂寞的故事。

也許,就像行為科學家沛爾漢 (Brett Pelham) 及其同事所進行的研究所指出的,人類都會被自己的倒影所吸引。一個孤獨的人,才會被這些散發寂寞氣味的故事吸引吧…

---
註:「雙生質數」指的是像 (3, 5) 或是 (5, 7)、(11, 13) 這些質數配對。兩個數列上的連續質數具有 (p, p+2) 的關係時,稱為「雙生質數」。也就是說,雙生質數的中間,都會夾著一個數字。

質數本身就已經夠寂寞了,不像 3 和 15 這兩組數字,可能會有 3 或是 5 這兩個公因數,感覺就像是 3 和 15 可以在 3 和 5 這兩個數字上相遇。而我在這裡說的是,2 和 3 這兩個質數,雖然不是雙生質數,但是卻比「雙生質數」更寂寞,因為它們緊緊相鄰,卻連「雙生質數」這層關係,都不存在。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