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現 Gmail 多了一個叫 Buzz 的功能。這是什麼服務就不是我想討論的東西。但我大概知道它是像 Twitter/Facebook/Plurk 一類能藉由網路的即時性和搜尋引擎的演算法,將認識與不認識的人拉成一個生活圈的東西。
上想這些服務的內容是什麼,倒不是我關注的焦點,反正我也沒在使用。倒是最近有一個聽說的故事,讓我想了又想…
有位女孩因為男朋友的 Twitter/Facebook/Plurk (不同的版本有不同的說法) 沒有加入自己,而覺得生氣,並且要求對方把自己加入。
故事的結局是什麼,我不知道。但是讓我思考再三的是,為什麼會「沒有加入」?
身為一個受過語言學訓練的人,「我並不相信語言」。我覺得,不是每個人都能說出自己的內心話,反而可能自己在說謊,也不自覺。這裡的「說謊」,並不單單指「欺騙別人」這種,包括「說服自己」也可能是謊言的一種。
因為我們用語言推理,我們用語言思考,於是我們就以為自己能說出來的,就是自己的「感覺」。你身邊一定有人,甚至是你自己曾經做過這種事:對一個人說「我對你沒有感覺」但是卻不由自主地去關注對方的動向!然後說服自己『我只是剛好沒事做,無聊查看看!?』
No... 真正的感覺是說不出來的,感覺是某種讓人一再地去從事某項行為的原動力! 暗地裡關注對方的行為,本身就是一種「有感覺」,而如果你因為理解了這一點,就開始故意「不關注」,然後過了幾年以後,自己說服自己說「我早就已經忘掉囉~」,那其實還是一種「壓抑後的有感覺」!(糟糕…這下就遇上了棘手的「兩難命題」了!)
相對地,我相信人的「所做所為」會解釋他/她內心真正的想法。而這些想法的「深度」甚至可能深到當事人自己都不知道。
一個男生沒有讓自己女朋友加入自己的交友圈,其實根本就不用問為什麼或是懷疑是不是有第三者的問題。如果這個可能性我們先不考慮的話,原因很明顯地就是『我對這段關係,還不是很確定!』萬一將來有什麼變化,那麼還要彼此把對方「刪除」…那不是很尷尬嗎?
故事裡的女生呢?她的反應是當對方的行為是「對這段關係,還不是很確定」的時候,她表示「生氣」並且「要求對方將自己加入」?!這麼說來,她可能覺得『自己已經對這段感情按下了「確定」的按鈕了,怎麼對方卻這樣對待我呢?」
但是她可能忽略了當對方提供「確定」按鈕的選項時,並不表示對方已經「確定」了!在感情化學反應式中的這種「不平衡」,的確會讓參與反應的人產生「生氣」的反應。
結局中,男生針對女生這項要求的可能反應也是非常耐人尋味的…
故事的結局可能是…如果男生把女生加入好友圈了,那女生會不會覺得『那是因為我要求,所以才加的!』感覺不是很好。如果男生沒有把女生加入好友圈,那女生是不是又要想說『我都開口了,你還不做…我果然很不值得!』呢?(哎~又一個兩難命題!)
除了以上的這兩種可能之外,最值得讓人想了又想的,是故事中,女生「生氣」的這一段! 故事中的女生,並沒有理解到男生這個行為背後的意思就是『對彼此關係不確定』這一點,反而是著重在自己是否佔了某個位置 (好友圈的一份子)。此外,就算在故事的結局中真的讓自己佔上了那個位置,自己可能還是會有感覺不好的問題。
為什麼「感覺不好」?因為問題根本就不在有沒有加入,而在對方表達的「不確定」這三個字罷了!但是女生卻選擇忽略這個答案,而採用「生氣」的反應以及「要求對方將自己加入」的作為來回應自己的感覺!
何不好好談談呢?如果男女之間,彼此會向對方釋出「不是很確定」的訊息的話,那麼這不正是該好好談談的時候嗎?就算是吵架也好!好的吵架是很棒的溝通方式,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用最直接而不拐轉抹角的方式理解對方的意思和底線!
最差的吵架方式大概就是彼此情緒性的用字,或是某一方決定撤離衝突點,然後轉移心情和話題以後,再一付沒發生過這回事似地!
交往的雙方,應該是走得愈久,路愈廣,而不是走到最後變成「這裡一塊地雷區」,「那裡一顆未爆彈」的…而且,如果是以婚姻為前提的兩人,卻無法真誠地和這個要一起睡六十年的伴侶溝通『自己的感覺』,那…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台灣的離婚率這麼高了吧。
正因為自己的感覺說不出口,所以我們才一直在找一個「懂得自己」的人,因為這樣才有共鳴,不是嗎?
13 2月 2010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