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3月 2012

[禮物] 給予的方法

小時候讀過一本書,叫「紅色羊齒草的故鄉」。裡面有一個段落,在我心裡留下了深深的印記。那是關於「給予」的方法。

主角是個具有美洲原住民血統的小男孩,有一位同族的長輩送他禮物的時候,是偷偷放在他一定會發現的地方,但是不當面贈予,也不會在事後提起。我覺得這種方法很美,有一種「靜靜的美」。像是留下禮物的人會靜靜地一邊微笑一邊放下禮物,而收到禮物的人也能會心一笑地發現,進而收下禮物的那種安適。

我知道你的生命中需要什麼,所以我給你。但是我不會大張旗鼓地說:「因為我給你XX,所以你才有OO。」那太破壞這之間的那股看不見卻又堅定地存在的情誼了。

過去的四個禮拜,都在設計一套工具軟體,自己開出規格書的時候,設定好這套軟體的內容要包含五套工具,可以讓語言學家或是研究語言學的學生利用便宜簡單的設備,就能得到接近實驗室品質的語料、數據。

於是,五套工具包含了可以快速打出語意邏輯式和語音標記符號並產生高品質圖檔以供發paper時使用的「符號打字機」(這時候應該聽到小叮噹拿出法寶時的音效?!);可以設計一個問句,並加上一張圖片來詢問受試者,錄下受試者最自然情況下回答的句子的「回應記器」;可以做語音感知實驗的「聽感測試器」;利用 WebCam 就能追蹤、記錄上下脣動作或是下顎動作的「嘴皮子追蹤器」;最後,還有特別設計可以避免不同受試者說話速度不同造成語料差異的「短句錄音機」。

程式的核心寫出來,很快,我只花了兩天就寫好了。但當程式設計到「使用者的圖形化介面」時,整個進度就開始無限期地延長著。原因嘛…我真的很不會和人溝通吧。寫 程式的演算,自己悶著頭做,寫好了就好了。但做圖形化介面的時候,要為使用者的種種操作習慣以及視覺上的美觀度、一致性…等等做考量。

想到這裡,我才想通為什麼,我會覺得那種「給你,就是偷偷地放在你一定會用到的地方,但是不會特別告訴你。」這種給法會很吸引我。因為這種方法裡,不需要真的和人面對面地接觸。但設計介面,就是要設計一個和「人」接觸的方法啊。

第一版,先笨拙地畫了個黑色的麥克風剪影。吃個飯回來後,我看著那圖片心想…呃…我畫這是什麼東西?一球巧克力甜筒嗎?

如果連我本人都會誤解,那這張圖是肯定不能用的。

接著,又想借用中文「字」的概念。我想,反正中文也是圖,一個字就是一個圖,圖示按鈕也是圖,一個按鈕就是一個圖,那湊在一起剛剛好!結果…畫了幾個版本 後,我發現最適合中文字型的顏色,大概不離紅黑兩色,而適合做中文字的背景色的,不是白色,就是紅色。白底黑字的太死板了,於是我就在方框裡放上黑字… 靠…這下變成春聯了!

扁扁嘴自嘲,那我的程式啟動的時候,再加個鞭炮聲好了!

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再翻到古字體的「小篆」。這是中文字剛剛脫離象形,但又還不到現在這麼抽象的過渡期。於是,我就決定以「金箔貼在黑色的石板上」做出程 式的介面了。講到這裡,好像才短短的三個版本,但其中的挫折和配色時覺得自己大概真的是色盲的嘀咕,以泡泡的形式,在我頭上揮之不去。

程式最後長這樣:


這組工具程式,我打算將它以完全免費的方式開放下載。如此一來,學生就能以很低的代價去收集資料,測試心裡的每一種研究方法。

以前在耶魯旁的哈斯金斯實驗室參訪時看到他們要用雷射定距儀來固定受試者的頭部位置,然後再裝了一堆超昂貴感應器來偵測脣部或是下顎的動作時,我心想『哇!這種實驗超酷的!但是光固定感應器用的膠帶,小小一卷就要 30 塊美金,哪個學生受得了做這種研究的代價呢?」

回台灣後,我從來沒看過有人做過類似的實驗,因為那實在是「太貴了」。再加上,沒有前人用這種方法來做中文研究的前提下,第一個出手的人,一定會要付出很多學費,才能掌握這種實驗技術適合的研究議題和操作細節。

所以,既然設計出這套工具軟體來降低這種實驗在摸索時的代價,我就要讓它的代價降到最低。如此一來,在摸索期間的每一個錯誤,才能得到最大的價值。

程式寫好後,順手也編譯了 for Windows 的版本。看著程式流暢地運作者的同時,才突然想到…呃…不過我的公司網站還沒上線,那這套軟體要放哪裡給人下載呢?

網站啊…網站啊…這個嘛…看來我每天長工時,少睡眠的日子還要過很~久~呢。

0 意見:

張貼留言